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一线动态】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养育?——谈父母的基本功能
2024-04-17 07:56:31   浏览次数:218

当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我们成为父母,但是作为父母可以怎么做?需要做些什么?其实是从零开始学习的,依据的是我们做孩子时父母如何对待我们(学到的)、我们自身没有被父母满足的部分(缺失的)、文化环境所传递给我们的知识经验(模仿的)。照顾孩子的身体这一部分,大家比较擅长,也容易学习到很多知识,但从心理学上养育孩子,很多时候作为父母可能有很多困惑,今天我们谈谈看父母基本的几项功能。

最基本的是“在场”。在孩子的生活中在场,与孩子的日常中互动;一个小婴儿,只有在日复一日的亲子互动中,才能真正在心里形成父母的印象。一个永远不在家的父亲或母亲,自然无法让孩子感知到父母的存在,如果没有互动存在,一个永远忙碌的父母,留给孩子的形象只能是空白或者是幻想。现实的父母存在着,但是内心的父母位置是空的,或者是形象模糊,这样空白或者模糊的父母形象,很难给到孩子足够的力量,让他在离开家庭、离开现实父母存在的时候,可以在内在父母陪伴下适应新的环境,比如进入幼儿园,或者应对更大更难的挑战,比如升学,临床中我们也很容易发现,小六,初一,初三,高一、高三甚至是大学,是比较容易出现心理状况的时间节点。“在场”的父母,肯定的、接纳的、有爱的目光,如同镜子,可以让这个孩子看到“足够好的自己”,拥有面对更大挑战的力量。

其次是“活下来”。相对于接受父母的引领、保护和教导,青春期的孩子与父母对抗也是常态。一个生命总要在自己熟悉的、安全的场所练习自己的力量,适度对抗对孩子的成长的积极力量,除了练习力量,也是孩子撑开父母空间的积极尝试。若这部分力量被父母压制甚至灭掉,这个孩子就失去了希望失去了生命力;如果这部分力量太强伤到了父母,孩子也会觉得恐惧内疚,在与孩子的pk中容忍自己的失落、无力,可以服输,可以失败,依然可以活下去,也可以为孩子的力量而鼓掌,鼓励他去走新路,真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最后是“人文关怀”。对待自己、对待孩子都需要“以人为本”,你养育的是一个孩子,一个人类,你也是一个普通的人类,即使你很想,但是仍然无法保护他免受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伤害,也许在某些时刻可以做到,但是温室里长大的花朵,更难应对外界的风雨。相对于不仅仅是保护他免于伤害,而是陪伴他经历;不是尝试扫平所有的路避免孩子摔倒,而是在他摔倒的时候,帮他包扎伤口,共情他的无助无力,陪伴他鼓励他用自己的力量站起来,在进入更大的人生舞台之前,帮助经历多次“恰好的挫折”是很重要的人生体验。

不是试图做一个全能的父母,而是节制的父母,适度适时的逐渐退出,让孩子有发展自我的空间,让他可以去尝试用自己的方式面对世界,也就是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怎么要,而不是形成空心病。

为人父母这件事,要想要做好其实是一个艰难的旅程,学习新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减轻焦虑,轻装上阵,我们养育的不是“想象中的孩子”,我们拥有的自己也不是“想象中的自己”,真实的互动,对于我们、对于孩子都是更重要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