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妻儿,赴“疫”线,自中心管控区运行伊始,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53名医务人员入驻管控区。每一处都留下了他们披星戴月、夜以继日的印记。他们中间,有的是60后、70后资深专家,有的是80后、90后中坚力量,“患者在哪里,他们就在哪里”……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杏林逆行者。
责任在肩 甘愿奉献——记精神三科主任张天亮
他,年近六旬,在中心需要的时候果断决定留在病房,守在患者身边。他,时刻不忘践行优秀共产党员的最美初心和无畏坚守,始终以解除患者痛苦,守护患者身心健康为毕生追求。他,在临床一线默默耕耘,在恢复精神障碍患者康健的征途上砥砺前行37个春秋。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管控期间,张天亮主任带领精神三科全体医务人员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的各项政策,保障患者安全。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张主任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迎接一切艰难和挑战!

誓言铿锵 丹心闪耀——记精神四科主任王仁峰
王仁峰说:“不管在什么时候,医疗质量和安全,永远是医疗行为和医院运行的核心。”中心实行管控以来,精神四科没有因为疫情而停摆各项工作,有工作人员的舍小家顾大家,更有科室主任的主动担当和坚强后盾。王仁峰用行动诠释初心,用铁肩扛起使命。作为科室的主心骨,指导科室人员从管控伊始的焦虑不安和疲惫混乱,到目前的井然有序,各项检查治疗顺利开展,给予了精神四科医务人员方向与力量。

勇挑重担 迎难而上——记精神一科主任陈修哲
陈修哲接到管控通知后毫不犹豫,迅速投入到临床一线,带领精神一科第一管控小组,统筹安排病房管理各项工作。严格督导贯彻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严抓医疗质量,将保障住院患者的健康与安全放在首位。工作中,他耐心指导年轻医师进行重点患者的筛查与评估,及时为患者调整药物,确保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生活上,夜间就在办公室使用折叠床休息,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同时,作为临时党支部第一党小组组长,时刻关心大家政治思想动态,利用业余时间为大家讲党课,关心爱护年轻党员,及时为大家排忧解难,为大家加油鼓劲,时刻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伉俪情深 共筑防线——记精神九科主任刘增训
中心成立管控区的第一时间,正在门诊给患者诊疗的精神九科主任刘增训,立刻主动要求第一批进入管控区,和病区医护人员一起,和住院患者一起,同吃同住,消除大家的焦虑及紧张情绪,帮助大家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每晚在办公室里支起的简易小床短暂休息后,黎明,他就开始了忙碌的工作。查房,指导医生治疗方案,为患者个体心理治疗等。他是医生,是科室负责人,同时也是一名硕士生导师,科研工作者。晚上回到办公室,通过网络指导,继续他的临床科研,以及研究生带教工作。
刘增训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精神疾病患者都是弱势群体,我们应该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刘增训带领精神九科的医护团队,关心关爱住院患者,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帮助住院患者和家属解决难题。
刘增训的妻子,同样是医务工作者的康复科副主任史振春也申请了第一批下驻管控区,伉俪二人舍小家为大家,携手阻击疫情,为患者们筑起安全防线。

铿锵玫瑰 迎风绽放——记心身医学科主任米国琳
米国琳作为心身医学科主任,克服家中老人生病住院的困难,为了50余名住院患者的诊疗连续性,主动请缨,合理安排科室医护力量,带领6位科室人员首先进驻病区,坚守在管控一线。
她坚持每天带领大家查房,严格落实核心制度,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协调管控区内外的医护团队良好配合,坚决履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保证病区各项临床诊疗活动有序开展,全面落实中心倡导的“医疗服务不停、服务供给不停、人文关怀不停”的服务准则。
平凡铸就伟大,还有很多未在镜头下的精卫人正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着,王爱祯、郑云哨、刘灏、张艳、穆朝娟、陈旭、王丽娜、齐素芳、李翠鸾、史振春、王端卫、陆艺等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他们是挺身而出的“普通人”,也是中心的“守护者”。

患者的安全,由你们守护,患者的内心,被你们温暖。随着阳春四月的到来,我们都相信,美好一定会如约而至。
供稿:中心管控区运行管理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