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父母严厉,导致孩子不敢跳出条条框框;父母保守,导致孩子缺乏探索精神;父母冷漠,导致孩子难有深刻的友谊,甚至影响孩子的婚恋模式。家庭关系对孩子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夫妻与孩子三者之间应该是一个稳定的等边三角形的关系,三个人分别是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也就是说,三者之间的情感距离应该是相等的。只有这样的关系,才会平衡,才会稳定,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果夫妻之间关系过于亲密,孩子就会被疏远、被冷落,那么孩子就会孤独、失落,缺少安全感。长大后容易情绪低落,对人缺乏信任,习惯于与人保持距离。而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和模式导致了“老公忙于工作应酬,居家时间太少,夫妻关系冷淡,母子关系过于亲密,从而产生过度依赖和男孩危机”。
夫妻关系教会孩子待人接物的方式。家庭就是孩子的小社会,父母之间的相处,就是孩子的一门潜移默化的“修养课”。孩子在这里,本能地对父母模仿学习,形成了自己与人相处的方式。夫妻恩爱,相互尊重,孩子也多彬彬有礼,富于爱心。在和睦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多有稳定的安全感、归属感,性格多乐观、自信、诚实,遇到困难,多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如果夫妻关系紧张,家庭矛盾多,一方或双方有不良习惯,或品行不端正,这种不良的榜样会对孩子形成反面教育。当家庭一旦没有了孩子需要的温暖、温馨、快乐、幸福的时候,孩子就会在家庭之外寻求慰籍,从而出现早恋或染上网瘾。
夫妻关系是孩子将来婚姻模式的启蒙。家庭中夫妻关系的状态,会在孩子的潜意识当中留下印记,影响到他(她)将来对待异性的方式,以及对待婚姻的态度。如果父母的夫妻关系给孩子留下的都是“战争”、“冷暴力”一样的记忆,也许他(她)会拒绝走进“围城”;即使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也没有好的“经验”可以遵循,或者会再次延续父母的不良模式。如果没有足够的理性和进一步的学习,很难有一个好的婚姻质量——这就是原生态家庭对婚姻的影响。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体,是养育孩子成长的主要担当者。当前,有不少的年轻父母,出于各种的原因,把孩子寄养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家,无论从心理学还是从家庭教育角度讲,都是不妥的。一方面,老人对待孩子的方式,多宠爱,少理性,重养轻教,重物质轻精神,在性格的培养、人格的塑造、文化的启蒙等方面都很欠缺,导致孩子畸形发展甚至走进了监狱。另一方面,若父母与儿女缺少足够的沟通交流,就难以建立亲密的依恋关系和良好的亲子关系。终归,父母会更长久地伴随孩子的成长,而亲情的缺失、亲子之间的疏远、隔阂,将是双方一生难以弥补的缺憾。
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终生的教育,父母一旦生了孩子,就要花些时间和精力,用心把孩子教育成人,而不能只生不养。家庭教育必须精耕细作;特别要尊重孩子的存在,意识到夫妻关系可能对孩子形成的影响,应该主动学习孩子成长的规律和家庭教育的规律,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把孩子培养成才。
供稿:院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