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想把她的故事写下来,这样一个因为恐惧而拼命奔跑、让人心疼的姑娘。
她入院后一直在日间诊疗科接受系统的心理治疗,有一天她跟我说了这段话:“医生,我昨天下去活动时,抬头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照在地上,我竟然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在那个瞬间我不想死了。”
她是让人好奇的:高智商,高学历,皮肤白皙,样貌清秀,思维清晰,口齿伶俐,却因重度抑郁反复自伤自杀。是什么样的经历,让这样优秀的姑娘心如死灰,一心向死呢?
第一次见她,是在日间诊疗科的个体访谈室,她给我的第一印象就像一只受着刑的小兽,不停地跳动只因为太痛。“没有用的,没有用的,我太害怕了,我太害怕了,呜呜呜呜……”在治疗中,她不断用很尖的声音哭诉这些内容,我努力地安抚深陷这种状态里的她,共情她此时此刻的痛苦。她是个逻辑思维极强的人,表现为每当她稍微好一点,就会分析自己的原生家庭,努力理解自己为何如此痛苦。然而只是在逻辑上推理原因,对她而言并不能缓解内心的痛苦。于是我试着邀请她,不要着急用思维抑制和掩盖痛苦,而是允许自己平静下来,就在此刻,允许自己安静的感受有人陪伴,允许自己享受此刻的“不怕”。慢慢地,她终于能安静下来,然后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不停地流,不停地流……
随着在日间诊疗科各项治疗的推进,对她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自幼家贫,父母忙于生计,四处奔波,生活动荡不安,她印象最深的童年记忆竟是身为小商小贩的父母,因为躲避城管,把2、3岁的她落在了慌乱的人群中、马路上,“我太害怕了,太害怕了……这些害怕让人太痛苦了,活着太痛苦了,我想去死……”每次讲到类似的事情她都会如此诉说。解释、纠正对于她而言都没用的,她怎么会不知道她接下来的人生可以很美好呢?但是,她的内在世界是那样的荒芜、惊悚、孤独,她日夜都这样被恐惧浸泡着。
对于她而言,在日间诊疗科的这些深度心理治疗中,无论是动力性团体、绘画、沙盘还是正念,日间诊疗科的所有治疗师携手为她提供一个温暖的、抱持的、安全的环境,去承载她的这些恐惧,去帮助她一遍一遍用语言表达内心那些曾经难以言表的痛苦,去温柔的把陪伴和安全感慢慢地帮她内化到心底。于是有了文章开头的那段话,她在日间呆够了一个疗程后,她跟我说她看到了树叶间斑驳的阳光,生命多么美好,在那个瞬间她不想死了。

再后来,她好转出院,再次来门诊咨询时,她告诉我她现在很好。她说,她已经开始继续攻读自己的学业,并且试着接受一个男生的追求。她说,一定请我帮她谢谢她的主管医生,谢谢日间诊疗科的医护人员和她的团体小伙伴们。她说日间诊疗科的环境和治疗对人的改变是润物细无声的,她还说她会把这份爱和感动一直放在心里,也会试着去帮助和温暖其他有需要的人。
(出于伦理原则,以上内容已获得来访者知情同意,并隐去真实信息。)
供稿:日间诊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