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能不能适应集体生活?吃饭习惯不好的孩子能不能在学校里吃饱?孩子上课能不能坐得住、跟得上?老师能不能照顾得到自己的孩子?新学期伊始,部分新生家长陷入到了“开学焦虑”中。
孙女士(化姓)的儿子是一年级新生。新学期开学,孙女士就加入班级微信群,第一天还挺新鲜,几天下来,就感到有些“受不了”。“每天早上6点多微信群就有动静,时不时的有消息在刷屏,一直到晚上11点多,上班时间都得忙着看,不看又不行,万一老师布置任务错过了怎么办?”群里也有家长吐槽:“上班忙,到晚上看时,花了半小时才看完所有的信息。”
除新生家长外,老生家长也会焦虑。开学不到一周,王女士(化姓)已经发了数十条关于女儿成绩的微信,她承认每到开学就有些焦虑,因为刚开学会担心女儿学习能不能跟上,成绩会不会退步,学期后半阶段,就会比较淡定;而张女士则是不放心自己孩子在学校中的生活,开学初,一天要打好几个电话给老师问孩子上课表现怎样。
除此之外,家长不断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培训班、五花八门的作业辅导;总觉得学校饮食不好,孩子营养跟不上;总担心孩子暑假自由习惯了不能静下心来听讲;担心接触新的知识孩子学习是否吃力,老师能不能耐心辅导;担心孩子到了新的环境中,不合群受委屈;怕老师一碗水端不平,给成绩好的同学开小灶,会忽略成绩差的学生。这些都是家长“开学焦虑症”的典型表现。
那么该如何消除“开学综合征”呢?
家长的这种焦虑来自于家长自身,对孩子的不信任源自于对自己教育乃至于抚养方式的不信任,其实也就是对自己缺乏信心。这种以“过度关心”为表现的焦虑是最应该克服的,如果不及时调适,必然会影响到孩子的心情,孩子会感受到家长的焦虑,从而有可能让孩子出现入学不适。
家长要意识到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要步入社会,迟早要放手,把学校当作一个小型社会,学会适度放手,才能让孩子得到充分地锻炼,孩子才能在锻炼中获得成长。
针对那些特别不放心孩子的父母,家长可列一张焦虑清单,从最容易克服的一个开始逐项消除,父母给孩子的规则教育是教孩子“自我管理”,其实父母也需要学习“自我管理”。
进行自我心理调节,要明白这种焦虑是暂时性的。另外,家长应该培养自己的兴趣,形成自己的生活圈,不要单一地以孩子作为精神支柱。家长可以尝试在这个时候转移注意力。学会让自己放松,在担忧过度时,试试去郊外走走听听音乐,看一场轻喜剧等。做好孩子的成长参谋,如果孩子情绪或言行有异,再去关注和了解,帮助排忧解惑。
供稿:院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