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有没有出现这种这样情况的朋友:控制不住想要吃东西,即使已经吃饱、吃撑、甚至胃部开始不舒服,仍然会一直吃,特别是喜欢吃热量高的食物。一顿胡吃海喝后又觉得内疚,害怕长胖,就会用催吐的方式把吃进去的东西吐出来。你知道嘛,上述这种行为,有可能是得了进食障碍了。那么进食障碍到底是个什么病?
什么是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是指以异常的进食行为和心理紊乱为特征,伴有显著体重改变和/或生理功能紊乱的心身疾病,主要包含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暴食障碍等。
神经性厌食症
个体通过节食等手段,有意造成并维持相对于需求而言显著的低体重(成年人为BMI<18kg/㎡),并且即使处于显著的低体重,仍然强烈地害怕体重增加或者变胖,或者有限制体重增加的行为(包括并不限于催吐、过度运动、导泻等)。
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因长期低体重可能导致身体多系统损害,是精神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神经性贪食症
常有反复发作的暴食,进食量多,速度快;并且同时伴有不恰当的代偿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催吐、导泻、利尿剂、过度锻炼等),对自我的评价也受到自身体型的影响。
暴食障碍
与神经性贪食症相同的反复发作的暴食,且进食直到不舒服的饱腹感出现,未感饥饿时大量进食,因进食过多感到尴尬而单独进食,进食后厌恶自己,对这样的暴食感到显著的痛苦,但不伴有代偿(如催吐、导泻等)行为。
好发人群及病因
进食障碍好发于青年女性,男女患病率之比约为1:10,青春期及成年早期都是进食障碍的好发群体。
关于进食障碍的病因,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定论,可能与神经生物机制、心理、社会文化等综合因素相关。已有的研究表明,五羟色胺系统的基因多态性,个体的童年经历、家庭模式以及人格特质可能与进食障碍有关。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进食障碍患者一些特定的脑区结构和功能连接可能存在改变,涉及前扣带回、颞叶等,但还待更深入的研究探索其发病机制。相关研究显示进食障碍患者的肠道菌群与健康人群存在差异,但进食障碍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以及因果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得了进食障碍怎么办
积极就医一定是最开始最重要的一步,不要相信网络上那些危言耸听的论断和所谓“科学”的偏方,第一时间到专业的公立医院,寻求医生及专业人员的帮助才是最理智的选择。经明确诊断后,全面配合医生治疗。
供稿:院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