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和“摆烂”是这两年的网络热词。近两年,很多青少年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上,动辄就要 “躺平”,或者“摆烂”,有的不再努力学习,有的干脆不再去学校,当孩子呈现这样的情况,家长朋友简直百爪挠心却也手足无措,闹心的很。
我们首先分别来看“躺平”和“摆烂”的不同。如何理解什么是“躺平”呢,我们可以试着想象,一条小河,河水本来正常向前流淌,但是遇到了一块巨石,冲也冲不过去,于是卡在那里,甚至往回缩了一些,不再流淌。就像很多家长难以理解的,孩子在家里能吃能睡能玩,只要不谈学习,一切正常,心情愉悦,但是推也推不动,说也说不听,着实气人。“躺平”往往会让我们有些“恨其不争”,就是因为“躺平”往往是躺在一个外表上看上去没有冲突的状态里,但是当我们看到躺平的本质,我们知道,他真正的困难是前面的大石头,他退回去躺在那里,往往自恋是非常受损的,内心也未必真的平静,所以,很多人也会打趣自己,称自己的状态其实是“躺又趟不平、卷又卷不动”。而“摆烂”不同, “摆烂”未必是遇到了什么阻碍, “摆烂”跟孩子对自己的认知有关,就像那条小河,当它对远方没有什么期待,认为自己不值得更好的未来时,它干脆就停在那里,所谓“开摆”。
所以,当我们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试着评估那个停滞不前的孩子,他当下的状态到底是“躺平”还是“摆烂”呢?当然,很多时候我们是无法评估的,因为亲子间的日常沟通总是使用“你去不去上学”这样的模式,只需两句话,天就被聊“死”了。我们更多的可以带着好奇,去跟孩子有些探讨和沟通。有颗好奇之心,会更加开放、更有空间的和孩子一起探索,在他的现实世界和内在世界,分别都发生了什么、发生过什么。这样才会真的给到孩子支持和力量,帮助“躺平”的孩子冲破阻碍、帮助“摆烂”的孩子渴望更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