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怠(burnout)最初是用以描述医护人员、教师等社会工作者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强度过高而导致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

职业倦怠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疾病,但是其影响不可忽视。个人遭遇职业倦怠,容易感到疲劳、疼痛,消化系统出现症状,睡眠也受到影响,同时,容易焦虑、抑郁,缺乏自信,悲观绝望,甚至出现认知功能减退,从行为上则表现为人际关系不良,对周遭事物提不起兴趣,对工作有抵触情绪,甚至频繁更换工作或想要辞职。职业倦怠和抑郁症症状表现相似,但有很大区别,职业耗竭的症状与工作应激高度相关,脱离了工作环境,症状可以得到明显改善。而抑郁症即便脱离工作环境,心情低落、压抑、无法感受欢乐等核心症状依旧会存在。但是如果职业耗竭长期存在,持续发展,有可能会演化为抑郁症。
出现职业倦怠,综合预防是关键。有意识的转变思维,从积极的角度看待工作,重新审视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不要把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带入平时的生活当中。在工作中尽量理顺各种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增加对工作的认同感。在休息时间要注意适度社交,与同事、朋友一起去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拥有良好的社交能让自己保持好心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切莫因为压力大就不停的刷手机导致睡眠问题。加强锻炼,运动可以改善和恢复大脑前额叶皮层功能,释放多巴胺,进而释放压力,优化睡眠质量。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旅游、听音乐、看电影、摄影等活动,放松心情。持续倦怠之下,可以到专业机构进行心理咨询、药物治疗。

日间诊疗科预约电话:18766445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