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作为全省唯一一家省级三级甲等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始终牢记初心使命,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心理健康服务架构、线下精细化门诊、心理服务移动平台、整合服务资源以及“三进一增”服务等方面解决人民群众对心理健康方面的需求。
一、构建“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服务架构
中心针对年龄、群体、需求等方面的不同,筹建了以党员领导干部、公务员、国有大中型企业职工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山东省心理健康促进中心”、以青少年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服务中心”、以普通患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山东省心理咨询中心,构建了“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平均每天现场服务群众达120余人次。
二、提升线下精细化门诊服务
为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中心不断在延长门诊服务链条上下功夫,在常规门诊服务项目的基础上,针对上班族在校生工作学习与就医需求存在“时差”的现象,增加“周末心理咨询门诊”“周末节假日专家门诊”、大学生心理咨询和治疗门诊;针对因升学压力大、适应性差等原因造成的畏学、厌学等情况,新开山东省首家“学习困难”门诊;为弘扬中华传统医疗项目,并将其运用到精神医学中,开设中医门诊、中西医结合治疗项目。
三、拓展心理健康服务移动管理平台。
以中心为枢纽,打造全省心理健康移动互联网管理平台,立足于“测评建档、压力调试、助力效能”的服务理念,包含公众社会心理服务、专业机构人员服务、精神卫生资源管理和预警监测四个模块,不断满足社会心理健康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大幅提升公众对心理服务资源的使用率。目前在全省165家心理服务机构部署心理服务移动管理平台,心理评估累计服务61111人次,心理咨询累计服务27162人次。
四、整合线上心理服务资源
针对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心成立了“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评估来电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识别区分高危人群、普通人群;对高危人群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目前,平均每天服务群众达300余人次。开通“互联网+医疗服务”,实现复诊患者线上咨询、健康干预、心理咨询、线上续方、用药提醒、患者随访、危急值提醒;开展电子医保凭证线上线下一体化结算,实现省内患者“一卡码”便捷就医;建设疾控、残联等患者专用系统,实现一站式便捷结算等一系列便民利民务实举措。
五、优化“三进一增”服务
中心充分发挥专业特色优势、创新业务诊疗思路、拓展专科专精专干,使“进社区”“进校园”“进基层”及培养基层精防医生系列活动实现全覆盖。中心与历下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燕山辖区8家社区居委会结对共建,每周下沉社区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小时为社区居民开展心理咨询评估、心理疏导、心理健康教育等医疗服务活动,截止目前,共开展相关活动110余次,服务百姓3000余人,开展大型健康公益讲座5期,参加人数达1200余人;与驻济全体高校携手,使心理健康服务全覆盖,打造高校心理健康服务“精品工程”和“样板工程”,与沂源县教体局联合成立省内首家“医教共同体”旨在提升当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素养,该项目已被列入淄博市教育系统2021年度十大工程之一;与29个县级市、7个地级市的精神卫生机构,与司法系统、教育系统等12家单位共建共联,定期为当地群众、工作人员送去优质服务,开展“我为基层送诊疗”大型义诊等活动40余场次;举办全省基层精防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目前已组织17期,选派专家52人,覆盖200余镇街,培训基层精防人员2600余人,创建了精防人员省、市、县、街道、社区“五级联动”的机制模式,为做好社会心理服务和精神卫生防治工作奠定了思路和信心。